上巳(sì)节,俗称三月三,汉民族传统节日,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,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。
节日起源:
古称上巳节,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,中国自古有“二月二,龙抬头;三月三,生轩辕”的说法。魏晋以后,上巳节改为三月三,后代沿袭,遂成汉族水边饮宴、郊外游春的节日。
由于上巳日和轩辕黄帝诞辰是同一天,近年来不少专家积极倡议将三月三日同时设为“中华圣诞节”,以扩大黄帝文化和上巳节的影响。
上巳节,俗称三月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据说在很早以前,世界上发生了一次大灾难,人类和动物都没有了,只有伏羲、女娲兄妹受到乌龟的保护而得以存活下来。为了人类的延续,在乌龟的撮合下,兄妹结为夫妻,生儿育女,并捏土造人。因为兄妹俩成亲那天是三月三,为了纪念他们繁衍人类的伟大功绩,以后每年的三月三日人们都要祭祀女娲伏羲。
上巳节这一天,上至天子诸侯,下至黎民百姓,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出游,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,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。
上巳节不叫花朝节。
上巳节:
上巳节,俗称三月三,是汉民族传统节日,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,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。
上巳节是古代举行“祓除畔浴”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,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,称为“祓禊”,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、曲水流觞、郊外游春等内容。
花朝节
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,简称花朝,俗称“花神节”、“百花生日”、“花神生日”、“挑菜节”,汉族传统节日,流行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中南等地,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、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、二月二十五举行。
节日期间,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,称为“踏青”,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,称为“赏红”。